萨日娜丈夫潘军:为妻子事业甘愿当“家庭煮夫”结婚32年仍甜蜜

萨日娜丈夫潘军:为妻子事业甘愿当“家庭煮夫”结婚32年仍甜蜜

萨日娜是娱乐圈知名的“母亲专家”,不仅两次获得中国电视剧含金量最高的“飞天奖”最佳女主角奖,还三次获得“白玉兰奖”最佳女演员奖和“金鹰奖”最佳女演员奖。

萨日娜的丈夫潘军是她的大学同学,也是演员。 两人刚结婚的时候,很穷,萨吉娜六年没拍戏了。 潘军从来不嫌弃,继续鼓励她。

潘军曾获得中国戏剧《金狮奖》,萨日娜成名后,潘军为了妻子的事业选择了退让。

1968年萨日娜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一个文艺家庭。 父亲是国家级导演,斯琴高娃的启蒙老师,母亲也是内蒙古剧团的演员。

她的名字在蒙语里是“山丹丹之花”的意思,父母希望她也能像山丹丹之花一样努力绽放。

在父母的耳目下,瑟吉娜从小就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学校里的文艺积极分子。

16岁时,妈妈的一个学生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萨日娜很羡慕她戴的校徽很漂亮,梦想着能考上这所学校。

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但父亲听到后反对了。 他对女儿说:“你的外形条件一般,进入演艺圈是有限制的。 如果你真的喜欢艺术系的大学,你可以考虑当播音员。 播音员的工作很稳定,也不下雨……”

萨日娜跟着歌舞团的老师,花了两个小时学了一点蒙古舞蹈,拿着自己写的作文朗诵,出发去了上海。

父亲看穿了她的胆怯,说:“我远道而来。 说什么也要试试吧! ”他鼓励道。

幸运的是,相貌端正的苏珊娜用自己的表演天赋成功引起了考官的注意,最终通过了考试。

1985年,17岁的萨日娜通过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与后来的丈夫潘军成为同学。

潘军以童星出道,11岁时出演过电影《大刀记》。 人长久的精神,让萨吉娜下意识地想更多地了解他。

入学三个月后,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两次体检。 班上三名同学被查出视力不合格,其中有潘军。

他这样的反应吓了萨吉纳一跳,潘军微微微笑着对萨吉纳说。 “事情已经发生了。 哭也有用吗?”

幸运的是,潘军在通过考试之前曾在西安电影制片厂接受过培训。 厂长吴天明看好他,为他赢得了“旁听生”的机会。

但潘军还是很感激,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主动趁机学习。 萨吉娜没有看不起他,而是自己成为了伙伴。 两个人一起说小故事、出风头,作业总是最好的。

当时,学校明令禁止恋爱。 但是,当老师得知萨日娜和潘军的恋情时,他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一次,老师拦住潘军对他说。 “潘军,我告诉你! 萨日娜是个好女孩,请好好珍惜。 ”

因为他们俩都是好苗子,学习非常好。 萨日娜连续三年获得奖学金,潘军每次都是专业第一。

萨日娜被分配到中华全国总工会剧团,同学们的工作也各自静下心来,潘军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

他每年的专业成绩是班上最好的,但旁听生没有毕业证书,也没有分配。 将来到底去哪里好呢?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时任上戏院长的余秋雨,因他的优异成绩,亲自写信给国家教育部,为潘军申请正式学籍和毕业证书。

结果,潘军被分配到总政话剧团。 两个相爱的人,有美好的前途,一切都有新的篇章。

但让潘军没想到的是,自己刚摆脱4年的低谷,一直和他在一起的萨日娜又陷入了人生的阴影。 比自己的四年更长,更压抑,更茫然。

原来,萨日娜毕业那一年,正好赶上了电影业的不景气。 萨日娜被分配到了全总话剧团,但完全没有戏剧,而是被分配到了全总手下的中央机修厂,负责修理井下的大型风机。

萨日娜每天的工作是将电机组中用过的铜线从电机中取出。 原本白皙柔软的手在日常的劳作中被铜丝划出的地方伤痕累累。

只是,每次在电视上看到拍戏的同学,萨日娜心里都会有说不出的羡慕,不知道自己是对的就无法回到正轨。

由于求婚仓促,潘军所在的总政歌舞团不得不分家。 如果他们结婚了,就可以分11平方米的住宅。

那天,两人从颐和园出来,街角有很多摊子在街角叫卖。 潘军问萨日娜:“要不要给你买戒指?”

等到了民政局才发现,萨日娜还差半年才到23岁法定的结婚年龄。必须要交200块钱的早婚早育费,才能领证。如果婚后一年没有要孩子,就可以拿身份证把钱领回去。

在那时的200块钱也不算一笔小钱了,虽然心疼,却还是交了这200块钱,把证领了。

两人的婚礼很简单,也没什么特别的仪式,潘军花250块钱买了一张床垫,往新家里一铺,就算成家了。

婚后,萨日娜终于被调回了话剧团。她以为自己的春天终于要来了,可以回归热爱的舞台。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更大的打击。

她去面试了很多剧组,但都拒绝了她。理由是她“不够漂亮”,不符合女主角的标准。

萨日娜想起当年父亲的话,正是因为她相貌不够优秀,才不想让她做演员。结果,还是一语成谶了。

没有戏拍的萨日娜只能被迫成了名家庭妇女,而此时的丈夫潘军,早已在话剧舞台上大放异彩。

不仅先后在《李大钊》、《鱼水情》等10多部话剧中担任重要角色,获得了中国话剧“金狮奖”,银屏上也经常出现他的身影。

潘军在电影《笑傲云天》中饰演男主角“漂儿”,在电视剧《翠湖春晓》中饰演音乐家“聂耳”。圈里的很多知名导演和演员都很看好潘军,预言他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在萨日娜没有工作的那几年里,潘军没有嫌弃她,一直在鼓励她,好好坚持下去总会有机会的。

1993年,在家无所事事的萨日娜被同事介绍了一份工作,在一个工厂里做文秘。萨日娜问潘军:“我想去学打字,行吗?”

潘军理解妻子的无奈,但他还是说:“如果你觉得在家里呆着很无聊,想出去玩,你可以去试试。但是如果是为了给家里赚钱,补贴家用,你千万别去!”

后来,萨日娜还是去做了一名文员。每天在办公室里收发传真,还学会了使用电脑打字。

不久后,又有人给她介绍了一个在歌厅做主持人的工作。原本,她并不想去,但听说一天能赚20块钱,她心动了。

可潘军看到自行车的那一刻,没有想象中的惊喜,反而满满的都是对妻子的心疼。

潘军不是不想让萨日娜出去赚钱,只是不想让她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萨日娜很快又辞了职,在家里看看片子,收拾家务,时常带着好吃的去单位看望潘军。

萨日娜逐渐适应了这种买菜、做饭、收拾屋子的小日子,潘军却用一句话敲醒了她:

“我娶的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的高材生,而不是保姆。把家里弄的再好,那是保姆做的事,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1995年,全总文工团筹拍一部8集的电视剧,萨日娜成了剧组中的场记,同时也要在里面扮演一个暴发户的老婆。

为了符合角色,萨日娜染了红指甲,烫了头发,还学会了搓麻将。结果因为烫发的药水是劣质的,萨日娜的皮肤过敏,额头掉了一层皮,让她痛苦不堪。

但当演完一场戏后,剧组的人为她起立鼓掌时,萨日娜终于找回了久违的自信,也坚定了接下来要走的路。

不久后,著名女导演杨阳准备筹拍两集人物传记片《牛玉琴的树》,全总文工团团长向她推荐了萨日娜。

杨阳问萨日娜:“你愿意去农村体验生活吗?这部戏拍摄过程会很苦,片酬也很低。”

牛玉琴是治沙劳模,生活在陕西靖边县的农村,家里非常贫困。甚至连电灯都没有,还在点煤油灯。

在萨日娜之前,导演已经找了三四十个女演员。当她们听说要去农村体验生活时,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只有萨日娜答应了。

很快,萨日娜就住到了牛玉琴的家里,跟着她一起吃饭、去沙漠里植树。一个月过后,萨日娜已经满脸晒斑,头发板结,整个人灰头土脸,已经一点也看不出外乡人的样子。

导演见到这样的萨日娜,忍不住眼圈红了:“在我心中的牛玉琴,就是你这个样子。”

《牛玉琴的树》播出后,荣获第16届飞天奖短篇电视剧一等奖。萨日娜也用精湛的演技,让更多的观众记住了她。

从那之后,她的戏约渐渐多了起来,接拍了《午夜有轨电车》、《感情的守望》、《女工情话》、《母亲是条河》等多部影视作品。

萨日娜终于迎来的事业上的春天,在她待业的6年时间里,是丈夫潘军一直给她鼓励和信心,才让她能坚持下去。

萨日娜在采访时说:“感谢潘军那几年对我的包容,其实那时我也有颗玻璃心,可他愿意照顾我的情绪,没有对我发过一次脾气。”

萨日娜说:“是啊,如果没有家里人的支持,我也走不到今天。双方的老人都还健康,丈夫支持我的工作,这应该是我这个年纪演员最幸福的事了。”

那时两人的事业都很忙,特别是萨日娜已经比潘军更有名气,经常一拍戏好几个月都不在家。

可计划没有变化快,总有两人都忙,时间有冲突的时候,女儿就不得不跟着大人来回奔波。

2008年,萨日娜主演的《闯关东》在中央一套黄金时段热播。她饰演的“文他娘”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欢。

萨日娜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

潘军知道,两个人轮流拍戏已经不现实了。但女儿必须得需要有人照顾,他便主动做出牺牲和让步。

“虽然出去拍戏能让一个人更出名,但是比起乱糟糟的剧组,我更喜欢大舞台,也更喜欢照顾家里。”

潘军全面息影,为了支持萨日娜的事业,甘愿当了“家庭煮夫”,把家里照顾的井井有条。女儿香香的大小事也从不用萨日娜操心。

萨日娜饰演了无数个母亲角色,有隐忍的、有坚强的、有乐观的,也有慈祥的。几乎每种类型,萨日娜都拿捏的恰到好处。但最难演的还是生活中的母亲,因为生活没有剧本。

因为拍戏,萨日娜经常一走就是几个月不在家。从幼儿园到小学,她也没有去接过女儿几次,班级里的同学还都以为香香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呢。

有一次,萨日娜好不容易不忙,去女儿学校参加了一次运动会。把女儿高兴坏了,到处拉着同学介绍:“我是我妈妈,这就是我妈妈。”

她总是对女儿说:“妈妈不在你身边,不代表妈妈的爱就不在了。我之所以这么努力,就是为了有一天你能以妈妈为骄傲。”

因为平时总见不到面,萨日娜难免对女儿娇惯了一些。但潘军总是会及时提醒她,无条件的满足女儿的一切要求,会把孩子惯坏的。

2017年,萨日娜父亲病重,也是潘军不分白天黑夜的守在医院,尽心伺候,不让在剧组的萨日娜分心。

后来,岳父去世了,潘军怕岳母伤心过度走不出来。他就带着岳母去青岛老家散心,和自己父母带着她到处走走逛逛,希望她早日走出阴霾。

可随着萨日娜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潘军也招来了很多流言蜚语,说他“吃软饭”,靠自己老婆养着。

每次听到这话,萨日娜都会出言维护。每每提起潘军,萨日娜总是赞不绝口,言语中满是感谢:“如果不是我的丈夫,可能我走不到今天。”

如今,潘军和萨日娜已经结婚32年了。“男主内女主外”的生活,虽然平淡却很幸福。

从校服到婚纱,潘军把一辈子的温柔都给了那个,从17岁就把一生幸福交给他的女孩。

他之所以主动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去成全妻子,就是知道萨日娜沉寂6年的那份煎熬。

也正是因为有了潘军的支持,萨日娜才会凭借一部又一部剧,成为了观众心中的“荧屏母亲专业户”。

曾有人问萨日娜:“你早已家喻户晓,丈夫和你差距又这么大,你没有想过要离开他吗?”

萨日娜笑着说:“我家老潘是天底下最好的男人,要是打分,我给他打满分。这样的老公我稀罕还来不及,咋会离开他呢?”

留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