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政坛强人卸任劳尔•卡斯特罗高唱《东方红》中古友谊长存

古巴政坛强人卸任劳尔•卡斯特罗高唱《东方红》中古友谊长存

卡斯特罗,一个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姓氏。在我们的印象中,他代表了革命岁月,代表了热血青春,代表了中国与古巴的传统历史友谊。

当地时间4月16日,古巴首都哈瓦那会议宫如期举行古巴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任古巴中央劳尔•卡斯特罗出席了会议。这位耄耋老人做出重要决定,宣布自己将正式卸任古巴最高领袖,将国家领导权移交给有准备、有经验、坚守革命原则的新一批领导人。

劳尔深情地说道:“卸任后,我将不再担任任何职务。我深思熟虑做出这样决定。只要我还活着,我就时刻准备着,将继续为我们的国家贡献绵薄之力,保卫祖国、保卫革命、保卫社会主义,直至我生命的尽头。” 300多名与会代表全部起立,向这位革命战士报以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劳尔·卡斯特罗的卸任标志着自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之后, 古巴“卡斯特罗时代”就此终结。甚至连美国《时代》周刊给予评价:“菲德尔·卡斯特罗是古巴的心脏和灵魂,劳尔是革命的拳头。”而作为中国人,我们更想知道,劳尔•卡斯特罗为何被称为“拳头”,他在古巴革命还有古巴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一个怎么样的角色呢?

在卡斯特罗兄弟领导古巴的近60年中,劳尔·卡斯特罗一生中的很大部分时光都是哥哥菲德尔的副手:先是作为革命游击队的指挥副官,后来成为古巴国防部长,直至2006年7月,哥哥因身体原因卸任最高主席,劳尔正式接替执政49年的哥哥,成为古巴最高领导人。

1931年6月,古巴,奥尔金省的比兰镇,劳尔·卡斯特罗出生了,哥哥菲德尔比他大5岁。他们的父亲是镇上一个甘蔗园的园主,拥有着庞大的土地和几百个工人。虽出生富庶之家,但兄弟俩从小就和工人的孩子们打成一片,经常为他们出头,打抱不平。在成长的岁月里,劳尔一直追随哥哥菲德尔的脚步,读同样的学校,学习法律,并在哥哥的启蒙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随后又在哥哥的感染下,毫不犹豫地投身革命,成为哥哥的得力助手。

1953年7月,因不满古巴亲美派巴蒂斯塔的独裁统治,哥俩发动了著名的“七二六”运动,因众寡悬殊,宣告失败,哥俩不幸被捕。两年后,国家大赦,两人虽获释,但不得不流亡墨西哥。流亡墨西哥期间,劳尔先结识了切·格瓦拉,三人迅速成为好朋友。

1956年9月,劳尔和哥哥、切格瓦拉三人只身秘密潜入美国。两个月后,几人带着在美国筹集的和追随者返回古巴,发动了游击战争。无论条件怎样艰苦,哥俩一直并肩作战,两人不仅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更是出生入死的好战友。菲德尔肯定劳尔“我选择劳尔,并不是因为他是我的弟弟。大家都知道我最恨任人唯亲的。我知道劳尔坚定的革命思想,我非常清楚他的能力,我愿意用我菲德尔的名誉担保,如果明天我在战斗中死掉,劳尔将是我最信任的继任者。”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1959年1月,卡斯特罗兄弟终于合力推翻独裁政府统治,建立了古巴共和国。两年后,组建成立了古巴,菲德尔任,劳尔任国防部长。此后几十年,卡斯特罗兄弟领导古巴人民一直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顽强对抗美国的各种封锁制裁。

当卡斯特罗兄弟推翻亲美的巴蒂斯塔统治后,兄弟俩就已经成为让美国恨得牙痒痒的“眼中钉”。这么多年来,美国除了试图多种手段逼迫菲德尔下台外,还暗中策划了无数起只针对兄弟俩的暗杀行动。作为古巴的后备保障,劳尔竭尽全能保护着哥哥及古巴政权的安危, 1962年,美国宣布与古巴断交,对古巴实施金融等全面经济制裁。

在巨压之下,劳尔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率领古巴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开展谈判,以同意在境内部署导弹为条件,换取了苏联向古巴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从而挺过难关。在劳尔的不懈努力下,美国人的所有暗杀计划均付之东流。流水的美国总统,铁打的卡斯特罗,连续十六任美国总统,用尽办法都无法除掉这两颗“眼中钉肉中刺”。

哥俩也为古巴发展产生过分歧。从“革命是否需要外部援助”到“古巴的改革措施是否是在向敌人的意识形态低头”,这几十年执政之旅,卡斯特罗兄弟也屡次发生严重声争执。但是无论“昨夜”争执如何激烈,兄弟俩没有隔夜仇。

劳尔作风强硬,管理手段卓越,自劳尔1959年担任古巴国防部长直至2008年,近50年期间,古巴从未发生过一起政变企图,也没有发生过任何威胁部队稳定的事件,这在其他拉美国家简直就是奇迹。美国都由衷赞叹,劳尔是菲德尔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比起哥哥的高谈雄辩,劳尔·卡斯特罗几乎从不现身,为人十分低调。古巴党内一直称,劳尔是真正的务实派。劳尔为解决古巴燃眉之急采取了哪些措施?他一边唱着“东方红”一边又和奥巴马“握手言和”。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让经济严重依赖苏联的古巴一下陷入寒冬,加上美国趁机加大经济封锁的强度,更是雪上加霜,民不聊生,甚至有大量老百姓乘船外逃。面对如此困境,菲德尔不愿示弱,叫嚷需要更多武器,劳尔再次挺身而出,上台演讲,到处呼吁,喊出了著名的豆子比大炮更重要。他清楚地知道必须要解决古巴的当务之急:推动古巴改革、让老百姓吃上饭过上安稳日子。早在劳尔接任之前,他就已经在着手推动菲德尔不愿进行的经济改革。

首先进行市场经济改革试点。努力推动推行菜篮子工程,开放农贸产品自由市场,对外资开放、建立自由贸易区等等,经过几年努力,古巴经济逐渐复苏,人民生活逐渐稳定。 中国与劳尔·卡斯特罗之间的情谊,更多源自他在执掌政权的一系列经济改革举措。这些改革举措,在国人眼中看来非常熟悉,而追根溯源,也都学习了中国的伟大改革开放。

1997年,劳尔想进一步发展古巴经济。他看到老朋友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硕果,想来中国“取经”。那时还是古巴第一副主席的劳尔开启了首次访华之旅。一来就是18天,打破了“国际惯例”。中方不仅答应了18天的请求,并派出经济发展官员全程陪同,从上海到广州,深圳,经济特区,国有企业,贸易区到处都留下了劳尔的身影,他仔细参观每个项目,认真听取“中国经验”。几个月后,劳尔继续邀请,中国代表团访问古巴,劳尔三次亲自宴请中方代表,利用一切机会多与中方学习改革开放的种种。

学来经验后,劳尔着手开展了一系列适合古巴的改革举措。首先取消了薪资限定,鼓励多劳多得,1999年,当时中国驻古巴大使馆参赞刘玉莹去哈瓦那一家雪茄厂参观,看到“多劳多得”广受喜爱,工人们兴奋地告诉她“这是跟你们中国学的!”2008年,劳尔接掌政权,为进一步之振兴古巴的经济。开展土地改革,放宽对私营经济的管制,允许私人经商,新住房法规等等这些改革,大大改善了古巴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推动经济改革的同时,劳尔积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2011年,劳尔在古巴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包括自己在内的古巴党员不得连续连任,并为推动古巴领导层的年轻化,规定古巴领导层的最高年龄,“古巴要想走得更远,必须要补充新鲜血液,让年轻人得到更快晋升。”

为求发展,劳尔不仅向中国“拜师学艺”,还主动放下与美国的“多年恩怨”,与当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促使了古巴与美国的关系正常化,是劳尔•卡斯特罗政治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2014年12月17日是古美两国重修旧好的关键时刻。劳尔与奥巴马分别发表电视讲话,同时共同宣布两国将共同谋求关系正常化。至此,中断“交往”长达大半个世纪的古巴与美国,开启“破冰”之旅。 奥巴马宣布外交关系解冻同时,放宽了包括旅游限制在内的各项限制。随后,隔海相望的近邻:古巴与美国的融冰之旅,水到渠成。

2015年4月,在巴拿马召开的第七届美洲国家首脑峰会上,劳尔与奥巴马进行了历史性的会晤。7月,美国重新开放美国驻古巴大使馆。2016年3月,奥巴马应邀访问古巴,这是美国总统近90年来首次访问古巴。古巴与美国关系的“除冰”,为古巴经济注入全新活力,旅游业迅速发展,盘活了很多相关产业。这是在菲德尔在任期间,根本实现不了的事情。劳尔做到了。

劳尔·卡斯特罗对中国有着别样的感情。自从他1953年第一次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听到中国人唱《东方红》,就学会了这首歌。以后有中国人在,他一定要用中文唱《东方红》,饱含深情。劳尔与哥哥菲德尔一样,奉献了自己一生,亲手成就了古巴的今天。希望时光善待这位爱唱《东方红》的中国老朋友,劳尔•卡斯特罗。而当政坛强人落幕,一个国家又该如何继承强人的遗产,善后强人留下的问题,实在是不小的挑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留下回复